这笔字功力确深厚!
原先看他在纸上用铁笔刻字已是不容易,如今竟拿着粉块儿悬空在墙壁上写字,写又近乎是径尺大字,却全不变形,颜体应有风骨历历可见……这可不是寻常擅书者能作到。他下笔之前就要预先在胸中安排好在这片大黑木板上做书格局,书法亦要好,臂、肘、腕都须得能稳住。
宋时接圣上钦点工作,自然不好再像平常样摸鱼,跟带他校书曾侍讲交接已校好稿子后,便把他人体工学椅垫带到庶吉士馆,领着团队钉死在馆里干活。
这回他也要加班,两人索性谁也不必等谁,晚饭都在院里解决,到回家再聚。
给人打工难免这样,宋时颇有经验,也不抱怨工作苦累,认认真真地筹划着这个给周王印书目项目:
四书五经都是读书人本份,孝经更可称得上是童子功,若教这些庶吉士拿着自己从小背经书来查找目录页数,简直连书都不必翻,随便指哪章、哪段,甚或随意捡出几个字来,都知道印在哪页——这都是做八股文小题做出基本功:见得经义中个词,就得立刻知道这词是出自哪句、哪段、哪章节,上下文包括注释原意。
文章背熟到这个地步,页边上印页数也差不多都然于胸。哪怕换新书,版式、字体大小有些出入,但这些庶吉士都早读书读到骨头里,摸着新书薄厚,拿眼掌掌书上字体大小,便能估算出某章印在哪页,来回翻两下便足以找着准确页数。
这几本做起来还算简单,朱熹编著《通鉴纲目》却足有六十卷,又不是科举必考内容,便是这些基本都有目十行、过目不忘之才庶吉士也背不下全本,必须他亲自领导项目组,对着书细心查找、校对页数。
宋时拿到宫里发下新书后,便先组织同年开个会,交待新版目录排版样式——就是他之前交给曾学士那套《北魏官常志目录》,蜡版他还没丢呢,正好按着人头印三十套,发给庶常们学习。
不过大班教学还是得上黑板,随时提学生上前回答,不然讲不清楚。
他便叫人漆个大黑板,从桓家带到翰林院,在学斋里高高挂上,拿滑石条作笔,像模像样地写板书:目录编制规则:、纸页分上下双框,先上后下;二、目次提要与原书相同,仅齐框底添加页数,以虚线引下;三、排虚线圆点横竖对齐……
负责教导这些庶吉士侍讲学士王直也凑热闹来旁观他开会。见他弄个大黑板来,险些被这粗夯木板逗笑出声,但见他挂好板子,拿滑石凌空写出行行有棱有角、转折变化如意颜体字,那阵笑意不禁转换成赞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