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宋时引导下,迈着小方步走到台前,看着台下片求知惹渴脸庞,心潮起伏,满怀激切地讲道:“赤子之心即是天理。赤子之心不忧不惧,不学不思,只片亲亲之心浑然便是天理,及至他生长后受外物触动,生出利己之念,便有人欲。”
宋主持在旁鼓励道:“贤兄之言亦有道理。孟子曰: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圣人之心浑然只是个天理,别无人欲;这赤子之心也无私欲杂念,只片亲爱母亲之心,可说正合天理。”
虽然这个理念在他看来是比较幼稚,远比不上他祖传唯物主义,也比不上能叫他进学桓家家学,但人家嘉宾上台来讲学,就得鼓励啊!
理念不合有什问题,就当人家是甲方
亲师兄弟,这些日子住在府里,更是吃师兄不少小灶,总结起小师兄讲哲理来自然简炼精准,就像又替众人复习遍刚才讲解重点。
台上台下众人对着笔记、对照方才听讲记忆相比较,见他总结得竟然丝丝入扣,毫无偏颇,不禁感叹。
讲学事可从来没有预先排演,上台随心想到什,自然随口讲什。而听讲学人自己心里原有个念头,听人讲学便有偏有重,有时甚至以自己想法附会别人学说,所以哪怕是亲生父子、同门兄弟,讲出东西也都有所异同。可这宋主持旋听旋讲,与桓老师讲内容竟全无差别,像是个人重讲两遍似,这份默契真比亲师徒还亲。
难怪他们本来是师兄弟,主持人上台叫老师却叫得这顺口,这师兄在宋舍人面前,也和第二个老师没有区别吧?
得个进士老师、个进士师兄全力教导,也无怪宋主持只是个生员,讲起如何存天理、灭人欲竟也有条有理,挑不出毛病。所以他才有底气办这场讲学会,还敢上台作主持,不怕哪时上来个傲气才子问住他。
学渣只有羡慕,四位准备讲学学霸却都紧张起来,生怕自己待会儿讲不如他——不如桓老师倒可以说是理所当然,若是理解得还不如进学才年主持人深透,岂不是丢他们本地才子脸面?
他们都是积年有名才子名家,也不是没有进士老师!
好在宋时在台上并不卖弄才学,只是简单提领下重点,便向嘉宾伸出手:“相信四位嘉宾听桓老师话也有所触动。如此,宋某就要先请位嘉宾到台前来讲天理人欲之别。”
讲学嘛,还是高高地站在台前讲比较有感觉,站在桌子后讲就跟小学生上课答题样,没有为人师快感。
正坐在桓凌肩下位建阳才子徐先生主动站起身来,拱手道:“徐某不才,愿意为众人讲讲这天理人欲之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