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打从进入朝廷,不,打从成化二十三年那场春闱结束,就没少听见崔燮这个名字。在他处处以才学骄人人生中,唯有这位五元出身,只在解试时因遇上老师做考官,不能拿着个解元前辈,能让他觉得自己文采在对方面前无施用之地。
他是以诗词文章立世,崔燮却是出书教这群读书人,比都比不到路上。
而且崔燮文采也不弱于人。那几篇中试文章确实写得极漂亮,不似时下冲淡靡弱,颇有几分唐代古文大家质朴慷慨,合他心意。可惜此人极少写古文,流出来都是些时文制艺,中试之后更是沉迷于编撰科举用书,自己只在书中偶尔刊出两段答案或是应试经验之谈。
那些书他应弘治五年乡试时都看过,然后才知道前科乡试他为何落第。
他原以为那些什名家笔记
绝根之法法。蝗虫夏日易在沼泽产卵,卵生得浅,冬日则在深地下,地表有片片坑洞,翻开土即可掘出灭种。知县即命人找到蝗蝻滋生之地,烧绝其卵,又与当地百姓共捕共食烤蝗虫,平息灾荒。首辅因此看中他,把女儿嫁给他……
不等他再比如,祝枝山就拦住他,摆摆手说:“这不就是志怪故事吗?这个虽没写过,看却看过不少,比《少年锦衣卫》容易得多。只不过这样话本每年光在们吴州就能出上几十上百本,恐怕看人不会那多。”
说得好!祝枝山同志已经有主动为他们出版印考虑主观能动性嘛!
崔燮眼神亮,站起身来拍拍桌子:“枝山言警醒!虽然以枝山之才,再俗气文章也能写得不落窠臼,不过咱们做这些是叫更多百姓们知道书中所写技术,那就不妨借个背景……”
借个时下流行三国演义、水浒、说岳或是锦衣卫背景,把这些故事加到名人身上不就行?
故事怎编都行,不定要依他想,只要能把技术实施流程插进去就行。若是祝枝山实在不知道怎写科普内容,就留段空白给他自己写,最后修订翻就是。
翰林前辈们写锦衣卫院本、连环画脚本时就是这合作,只有祝枝山来时,赶上开新项目,始终是自己个人做。往后有更多新鲜才子加入,他也得跟前辈们样,学着按人物分出不同剧情线,各负责条或几条线,再和同事们配合着收整成书。
祝枝山想起崔燮那号称二十万字农书,便真心盼着唐寅、都穆、文徵明进京,更盼着王守仁看重李梦阳能立刻加入进来。
王守仁也不辜负他,没过两天便找上李梦阳,直率地问他:“献吉兄可知西涯公弟子,成化二十三年状元崔燮崔和衷?”
当然知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