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国舅这早就给小太子加作业是有点不人道,不过想想历史上正德干出
事,他对这孩子也没多少同情心
。
哪怕有点矫枉过正,也先矫着吧。现代孩子还不是三岁就得上幼儿培训班?不光学汉字,还有数学跟幼儿英语呢!就是把正德教成个书呆子,也比历史上那个到处浪,纵容刘瑾干政,弄得朝野不安,宁王叛乱
熊皇上强。
师生俩立场相当致,越说越投契。李老师便叫人开
坛谢家酒,烹鸡煮肉,留他吃晚饭,还要他遣人回家拿蝗干来尝尝。
炫技;如今当阁老,
天要看
摞下面呈进
奏章,才知道那样
文章看着耗神费时,还是简单直白
好。
他撂下文稿,赞许地看崔燮
眼:“难怪徐首辅当年就说你能做实事!别
还罢
,粮食和治蝗真天下要务。前头杂交豆和粮豆间作疏
已替你奏上去
,宫内正试种,这个治蝗法你改写
份简单些
、可推行
奏疏来,回头呈进上去,圣上必定喜欢。”
小论文易懂,格式却不对头,得重写遍才能呈进。
崔燮立刻点头应下,又问起起复
事。他老师就是阁老,师徒之间也不用说什
场面话,直接说:“去年天子下令修会典,翰林院正缺人,早就等着你回来
!你明天去吏部交还勘合文引,给你三天假安排家事,三天
过就赶紧回翰林院干活。”
刚修完《宪宗实录》,又要修会典,弘治天子真个勤政,完全不给他们翰林们像在成化年间那样潇洒过日子机会啊!
崔燮在乡下宅久,想到要天天修书就觉着手臂发酸,忍不住低叹
几声。可他也不敢说不想干,只能苦中作乐地安慰自己:幸亏上回修实录时存下来
资料都还在硬盘里没删,修会典时能脑内查资料,多少能省点儿精力。
李东阳看他蔫蔫,也勾起
几分心事,叹道:“你这两年在迁安守孝,却把太子出阁
大事耽搁
。若去年你在朝中,那十二位太子讲官中必有你
个位子
。如今东宫额员已满,用
又都是年少有为
翰林,除非张文祥再升
级,空出右中允
位子,才能把你塞进去。”
张文祥就是王状元榜探花,名天瑞,是弘治四年升
侍讲。崔燮也是弘治四年修完实录,依例升到侍讲
,从职务到时间都和这位张中允撞得死死
,估计
进半会儿进不
东宫。
李东阳可惜地看着他:“你是会讲书,会教弟子向善,若能进东宫讲学,应当也有办法教皇太子用心向学。好在如今两位国舅常进宫劝太子读书,还出
卷子考核,便是平日讲官们不在东宫时,也不怕太子教内侍们引诱坏
。”
崔燮深以为然,也猛夸国舅们两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