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在他拜李东阳这样名师,过年时抄几卷老师诗文送过去,父亲定也十分喜欢吧?
崔燮拎着那小盘杨梅回去,让全家上下都跟着沾沾天恩,领领李老师关怀,顺便给二弟、三弟换作业,叫他们抄写李老师佳作,准备给父亲做年礼。
他自己则去费司业那里求来《孟子》全套讲章,依旧是大字原文小字释讲,重点部分按着由红到蓝颜色拿彩笔在外圈框子,又在每章笔记后面附上翰林们出相关题目。
书封做得朴实,大红书笺上占满书皮正中近半儿位置,印着两行大大“科甲必读系列笔记之四:国子监名师费司业讲孟子”;内封,也就是印着牌记那页,上半张印着彩绘费司业半身图像;对页上方高高印着——本篇主笔:国子监司业费公訚;出题人:翰林院侍讲学士李公东阳,翰林院侍读学士谢公迁……
长长排看官职就叫人想买出题人底下,印着“本系列出版方为北京居安斋书局,如有盗印,千里必究”防盗宣言。
那些题目,好叫买着笔记人读完可以自做自查,知道哪里有不足。恩师与翰院诸公当初也给弟子留过不少题目,不知可否附在笔记后,也叫那些读书人做做?”
李东阳不甚在意地说:“那些题目也就是给你们学生做,你拿去付梓便是。”
崔燮又问:“那出题还有杨检讨、王编修、谢编修……”
李老师简直有些不耐烦:“要印就印,去与他们打个招呼便是。”
谁不知道这种科考读物都是那些书局花十来两,几十两银子找个秀才、举子挂上“主编”名头,到县、府礼房抄些墨卷,或随便找些枪手写文章,挂上人名字就敢卖?
印出来第批热腾腾笔记,他就揣着书去国
若现在就往市上搜搜,恐怕能见着十来篇挂着李东阳之名,他却从没见过文章哩。
这时代既没有冠名费也没有版权费,文章写出去便不是自己,能似崔燮这样当面问问作者就算是太有良心。
李大佬轻轻放走超时代版权待遇,叫崔燮留下来,攀比着司业费訚,讲段《孟子》“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讲到“为父自然慈悯他儿子,为子自然孝顺他父亲”时,崔燮忽然想起快到年底,又得给他身在云南慈父送年礼。
可他今年盖茶棚投进不少钱,为排出琵琶记又做许多衣裳头面,建铅笔窑更是纯属抛费,在北京庄子上种香花、蒸花露还影响地里小麦、棉花收成……怕是今年又拿不出像样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