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这回就不急着下去,垂首站在那里,等着看太子还有没有别要说。太子果然还不退下,微微吸气,又拱手恳求天子:“儿臣昨日见国子监生崔燮年轻好学,亦欲令他得沾父皇天恩,陪儿臣同作学士们出题目,望父皇允准。”
成化帝纳罕道:“叫他陪作?何不,叫你兄弟……”说到半儿他才想起来,太子最大弟弟祐杬才刚八九岁,和他课业也差得多,果然不能陪作。
太子只当没听见,神色恭顺地说:“儿臣也想看看旁人做对错多少,比较下,才知自己学得如何。”
其实也可以叫内书堂太监们陪考,不过成化帝方才险些连儿子年纪都记错,心里正略有愧疚,便把心里那个“不准”换成“准”。
反正也不是让崔燮
不累吗,这《诗》又不是小爷必学东西,就是要看,也得歇歇再看它呀。”
太子摇摇头,吩咐道:“点上印香,替孤计着时间。这是父皇着人送来,孤岂能撂着不做?”
内侍心疼得都想找周太后来劝他休息,可太子自己倒不觉着疲累,做这题时还能感到几分趣味。
这些题目不再是冷冰冰句经书文字,从那些用作混淆错误答案里,从那些举前代史料让他分析大题里,他都能读出出题人用心。做到崔燮做错那两道题时,他也特加小心,搜肠刮肚地想出答案,暗里存心想和他比较。
虽然还是他个人坐在慈庆宫里,身边伴着都是内侍宫人,可做着这套题,就好像还有个和他差不多大少年也在外殿里陪着他做样题目……
个多时辰后,朱祐樘便打好草稿,将写好答案工工整整地誊写到原卷上。然而这宫里并没有人跟他对答案,也没人给他批改对错。
他对着卷子看几遍,自己卷起来放到书案边上,转天便亲自向皇上请旨,想叫人把卷子送到国子监判阅。
成化天子少年时因为被废耽搁学业,长大后又不大开经筵日讲,读书并不多,也懒得看那卷子。但父母皆是盼儿女懂事,见太子为自己言就格外优容崔燮,还能做这厚卷子,不禁露出几分满意笑容:“准。叫人持去,予丘卿。”
崔燮就是高太监推荐来,高亮自然就抢着领旨。他接过卷子正欲退下,太子却又行重大礼,请求父皇:“父皇叫人送来这考题出极好,儿臣觉着做过回,学问似更扎实,愿再多得几份题目做。”
太子若是要些别,天子还得考虑国库、私库拿不拿得出,唯独要做卷子太容易。他便点点头,叫高太监并去翰林院传旨,叫他们度着太子学力,隔些日子便仿着出套这样卷子送上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