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业礼榜文公布时候,第二场三史科也已经开考。学子们即便不中,也没有心情再作悲喜,直接便投入到新考场中。
之后几场科考,桓冲便无需再出面坐镇,自有其他部寺职官出面。但他也并未放弃对那个万新关注,直等到第七场国史科,终于在榜文中看到万新名字,便也忍不住松口气,又不免有些自豪。
本次科考高潮发生在五月初秀才科,到这时候,此前诸科早已经悉数考完且有个结果。而秀才科又是此届公认难度最高,同时榜额最少科,多有时流少贤早就意指此科,而其他时流举人无论中或不中,也都愿意下场搏这最后机会。
难度高自然也就有
。他大兄不过文墨粗通,旧年为他启蒙,让他留下个顿笔迟涩习惯至今难改,而这举人万新笔法毛病与他如出辙!
默立半晌之后,桓冲徐徐退后。
对于那个失讯年久阿兄,他心中虽有怀念,但也并不怎迫切。人终究是要活在当下,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将长兄目作头顶片天空垂髫少儿。
如今他们桓家,虽然远远谈不上国朝名门,但三兄积功为领军都督,他在外州就职任之后也回调中枢,因为礼部尚书谢尚意外辞世、部务紧急调整而拔授礼部侍郎,也算是内外并重,已经可以说是扫旧年颓气。
旧年那位长兄离洛,三兄也曾做妥善安排,但大概还是自尊作祟,离洛之后长兄便杳无音讯,今次偶见那个年轻人万新,桓冲才得知其人最终归宿。
返回自己坐席之后,桓冲又翻起那个学子万新学籍,看到其父随军伐蜀、积功而授乡吏,嘴角微微勾起。然后他便掩起籍卷,命人放回原处,既然两下安好,那便也无谓再彼此打扰。
大业礼所考除基本经义、算经之外,主要考题便是本朝礼仪典章,相对而言难度不大,特别对些洛中勋贵人家幼来便受耳濡目染子弟而言,更是信手拈来。因是榜额得中率并不高,八百余人应试,所取不过十五人。
诸学子们各自交卷离场之后,便有崇文馆书吏入此就地誊抄,而后由坐场桓冲并禁卫同封存送入台中由礼部、太常、秘书三司漏夜批阅。
到第二天午后,结果便已经出来,但还要由御史台入场取出原卷与誊抄之卷复核,如是到第三天,正式榜文才在贡院门外公布出来。
而在此之前,桓冲便已经得知结果,知道那个名为万新故人之子并未中榜,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并不意外。圣人天心明裁,之所以将大业礼放在科考第场,自有通盘考量,这其中给诸勋贵子弟网开面也在考虑之中,外州举人机会还在于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