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行人便抵达三台大营,却被告知大将军目下并不在营中,而是早便外出巡察。
得知这情况,顾昌也没有心情于营中空守,便请营中留守兵士引他往寻大将军。至于张坦,
强兵或可斩势,未必能够折心。此正等南士群出,并志尽力,慑服北人之良时。汉祖自恃沛国旧友,光武得宠南阳故交,则三吴乡亲,俱为大将军肱骨助力!渡江跨河,死则死矣,不蹈项楚余恨!”
如此番话,若是年轻人说来,顾昌倒也并不感觉奇怪。但当时眼见到那些乡亲耆老们言及于此,个个神情激动,顾昌也是深有所感。
如今年轻人,或只振奋于追从大将军兴复社稷威荣,对于他们江东人士早年遭受排挤歧视苦楚境遇已经解不多。越是老辈江东士人,其实越渴于江东人能够勇居世道主流,甚至就连顾昌父亲顾众临死前都感慨平生余恨唯不入洛阳阙下久聆乡声。
因此顾昌路行来,也是深感责任重大,心知此行虽然没有上阵杀敌凶险,但也绝对不可心存懈怠。江东英壮子弟奋勇杀胡,扬威宇内,而他责任便是牧民播善,向天下人证明他们吴人同样有经世治国之贤才。大将军自有乡流为助,军政并壮,得国当然,履极当然!
怀着这样心情,顾昌昼夜兼程,尽管河北仍是风雪苦寒,但却用不足十天时间便抵达邺城。
顾昌到来如此迅速,邺城方面也是大吃惊,目下暂领魏州州务张坦也是匆匆出迎,远远便拱手告罪:“行台告令抵境未久,自度使君应是仍在行途,不意此日便抵城下,仓促来见,实在失礼!”
顾昌不乏好奇打量这个出身清河张氏降将几眼,又见对方态度恭谨有礼,并无想象中河北人士该有矜持傲慢,心中不免也是自豪于大将军赫赫威势之下,天下人都已不敢再小觑他们吴人。
当然,顾昌也并没有因为对方降人身份便有所怠慢,他是众乡亲选拔向河北人士展示吴士风采才力人选,自然不会有小人得志浅薄,对方以礼相待,他自然也要具礼以应,笑语道:“王事既用,岂敢怠慢,得授之日便轻装起行,只恐入治太迟惹于懒怠非议。”
双方本就初见,纵有礼数也只是点到即止,张坦又问过顾昌意见,之后便亲自引领顾昌前往三台大营拜见大将军。途中又难免盛赞顾昌风采卓然,果然不愧是大将军乡流高选。
顾昌自然也知对方不乏虚夸吹捧,但听到这话后还是难免喜乐,同样不乏自谦表示自己不过只是乡流平庸,只因为不耽误魏州入治事务且恰好闲在行台待用,才被派遣北上来任事,仍要仰仗州境乡流包容助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