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些世族才力,即便是本身没有得进渠道,往往也都懒于应从吏考,将此视作卑流浊事,宁肯赋闲养志,不愿以小吏入事。
可是随着吴中涌起这样股风潮,无论高门寒流,谁家若有丁男赋闲,那无疑是桩耻辱,为乡人所唾弃不齿,名誉严重败坏,甚至于夫妻不和,羞与论亲。
爆发于吴人群体中这股风潮,逐渐漫及于整个行台治下疆域
大将军正式率部北伐之后,他们更是助军成风,为给行台留出足够物流运力,商事近乎停止,仓中物货必留行台征用,只有确定不在行台征用之列,才会贩卖于市。
而且,随着大规模战事展开,国中物价飙升乃是个必然规律。但是随着战事进行,行台治下整体物价居然不升反降,特别是粮盐等关乎民生根本物货,甚至较之丰年时节都甚少差别。
而这背后,便是众多吴人商贾挥舞着他们旧年所积攒财富,大手笔收购各方粮货,足迹遍及荆江、远达交广,源源不断向北运输,不计沿途运输消耗,哪怕是赔钱都要大举向外倾销,只为平抑物价,为北伐王师营造个平稳后方。
所谓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商事常识,在这北伐战事大后方,可谓是得到彻底颠覆。
而在江东民间,衣不尚帛,佩不重金,食不嗜甘,行不驾车,宅不留丁,户不养闲,哪怕是高门大户、深养闺阁小娘子,都要学着缫丝纺纱,技艺未必纯熟,效率未必多高,但也是众志成城,不敢赋闲。纤手缫出寸丝,万户织成百锦,十人得御风寒,贼必将授首!
这样股风潮,并不是什人在煽动引导,哪怕行台随着过往数年经营积累,对于治下郡县控制越来越强大,但也绝无可能将民众动员到这种程度。
些三吴之间清誉早著世家门户,同样也在以自己方式助阵王师北伐事宜。
这当中此前仍然不乏自视清高者不愿承认沈氏如今作为南人领袖地位,但是覆及郊野民间这股风潮却让他们清楚认识到世道人心所驱,沈大将军作为南人领袖声望与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其人身载南人前程厚望,若不踵迹而行,追从效命,只能被世道狠狠抛弃,甚至被过往他们所赖以生存乡土民望所不容!
之后表现最为明显便是行台于春秋两季分别举行吏考,吴人子弟比例激增,几乎超过半数。
而在此前,虽然行台已经推行吏考数年有余,但吏考即便优等,不过只授庶务杂役,在些清望世族看来,这近似于种羞辱,对此也是热情乏乏。吏考真正笼络人才,主要还只局限于馆院等行台所组织学舍,包括些求进无门寒庶人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