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题,作文:记述童年最深刻段印象。
周维烈没有直接开始做题,而是把所有题目都浏览遍,再回来写作文。这小子连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试卷上开搞
“好吧,周同学,”中年人颇为稀奇地说,“你有把握能考上大学?”
周维烈道:“要读西南联大,喜欢数学,想做华罗庚教授学生。”
“有志气,祝你考试顺利。”中年人拿出张报名表格让周维烈自己填。
又在昆明住几日,终于等到正式开考。
或许是因为伙食好,又被逼着日常锻炼,这两年周维烈个子长得很快,已经超过1米5,在普遍营养不良民国非常难得。他独自走进考场,居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因为还有比他更矮考生。
赫煊和张乐怡展开长达个月争执,最后不得不让儿子自己来做决定。张乐怡整日苦劝,周赫煊则句话没说,直接把华罗庚论文扔给儿子。
毫无悬念,周维烈选择西南联大。
由于时间不太够,周赫煊只能让孙永浩带维烈坐飞机去昆明。张乐怡也想跟着,可惜她正在怀孕期间,家里根本不可能让她到处跑。
今年高考已经取消统考,改为执行联合招生区制度,昆明区这边只有2所大学,由西南联大作为召集学校,考试地点也设在西南联大。报名、命题和阅卷由教育部规定,但具体操作由考区自己决定。
现在已经好很多,抗战前大学入学试题那才是真刁钻。比如1933年国立北洋工学院自主命题,第场第题为作文,题目为:常凯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
检查准考证,入场,发卷,开考。
先要说明下,西南联大此时考卷有四套。
科目略有差别,分为“文法组”和“理工组”,也就是文理分科考试。在这个基础上,又分为大后方考卷和沦陷区考卷,沦陷区考卷更简单些,是为体现对敌占区学生关怀。
周维烈考是大后方理科卷,数理化更难些,文史地相对简单。
第科,国文。
来到昆明后,孙永浩先带着少爷在城内选家旅店,然后前往西南联大办事处报名。这天已经快到截止日期,报名考试学生不多,没有排队便直接进去。
负责报名是个中年人,他瞅瞅孙永浩和周维烈,说道:“请出示相关证件。”
孙永浩连忙拿出证件,说道:“这是家少爷高中毕业证书。”
中年人随手拿起毕业证翻看,明显愣下,问道:“小朋友刚满12岁?”
周维烈说:“12岁零三个月,虚岁13。还有,不是小朋友,你可以叫周同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