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和周赫煊并肩走来,有说有笑,也不知道在聊些什。等来到留学生队伍前,蔡元培道:“明诚,给大家讲几句吧。”
周赫煊看着那个个衣着寒酸、却又朝气蓬勃学生,感慨道:“没什好说,诸位都是中国未来,希望你们到国外以后,要刻苦学习,学好专业知识报效祖国;二要维护国家名誉,不能干偷鸡摸狗,违法乱纪事情。国家现在很困难,个人也能力有限,所以资助留学款不多,你们辛苦。”
“不辛苦!”
“周先生钱可掏得不少,们很感激。”
“只要有张船票就行。”
7月15日。
首批考取“周赫煊留学基金”留学生,即将在上海码头登船。前批是留欧生,人数占大概四分之三,大部分都是去法国勤工俭学,后批则前往美国,两拨人都是今天上午登船。
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小只有18岁,年龄最大足足35岁。
说实话,周赫煊提供留学经费很少,即便不是勤工俭学生,也必须靠家里资助,或者是自己打工来维持留学生活。
但这属于常态,丝毫不能减弱他们留学热情。民国时期,经常有人借几百块钱,就敢大着胆子出国去欧洲、去美国。在九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公派留学生闹着要罢课回国,他们向南京z.府提出第个要求便是——麻烦给点钱,好买回国船票。
“……”
留学生们纷纷回应,他们说是真心话,真只要张船票即可。特别是法国,许多类型学校免收学费,靠勤工俭学完全能够维持学业,这也是20年代留法学生众多主要原因。
至于周赫煊每年捐款16万大洋资助留学,说起来很好可笑,他比中央z.府出钱还多。
们来看看今年中国公派留学生拨款,驻日留学生监督处(留日)47600元,般留学经费(留欧美)33996元,加起来居然还不满10万元(黄埔军校生留学经费未计入其中)。
这就是整个
童第周提着个大箱子,默默站在队伍当中。他所担任助教班级,共有28人报名考试,结果只有他和另个学生考上,而且两人都只能留欧勤工俭学。
留学生虽然排着队列,但并不整齐,歪七八扭站在码头上,所带随身行李也五花八门。
他们旁边那个队伍就要威武得多,虽然只有寥寥几人,但个个身姿笔挺。统服装、统行李,呈现出肃杀威严气息——公派留德黄埔军校生(国党党部拨款)。
突然,个留学生高喊:“周先生和蔡先生来!”
众人齐齐望去,就连那些黄埔军校生都好奇地朝那边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