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它又发生在中国转向物质社会特殊时期,还跟团中央号召相致,《中青报》、《北青报》、《光明报》等报相继转载,全国有40多家报纸随即加入大讨论。
下子就引爆热点,火得塌糊涂,让宋维扬感觉不可思议。
放在信息爆炸21世纪,这种新闻根本掀不起波澜,还不如某某明星出轨有话题度。就像80年代初,大学生为救老农而牺牲到底值不值,这个新闻竟然引起全国讨论,当时几乎所有报纸都卷入论战当中,年轻代朋友们能够想象吗?
《人民X报》很快发表社论,高度赞扬大学生志愿者美好品德,再次重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并建议在全国高校推广建立志愿者组织。
下子捅上天!
盛海市教育台对复旦志愿者协会报道,并没有引起什轰动,毕竟它收视率太低、影响力太小。
作为协会宣传部长,刘子染学姐不但沿途拍照,而且自己也写篇新闻稿。这篇稿子,首先在复旦校报上发表,同时她还将其寄往《文汇报》。
复旦新闻系很厉害,而《文汇报》(大陆版)总部又在盛海,报社里堆堆复旦校友。眼见母校出这种正面新闻,而且还是在响应团中央政策,竟然直接给头版头条。
90年代中期,《文汇报》每期发行量稳定在80万份左右,偶尔碰到热点新闻,销量是要破100万。十多年前,刊登《伤痕》小说那期,《文汇报》更是直接加印150万份。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爱心感化杀人犯自首》!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该低调,宋维扬直接躲起来谢绝采访。
短短半个月时间,20多家媒体记者涌进复旦,都找不到宋维扬本人,只能去采访老师和学生。感化杀人犯乐建波同学频频上镜,成为全国皆知焦点人物,复旦学生会已经打算吸纳他做干部,明年入党也是板上钉钉事儿。
大概在十月中旬,突然来个采访组,让宋维扬根本无法拒绝。
于是,
这就是《文汇报》新闻标题,经刊载,立即在全国引发热议。
如果从专业角度分析,它有三个重要元素:大学生、杀人犯、志愿者。
什事情扯上大学生,都能吸引读者眼球,这种情况直延续到网络自媒体时代。比如警察抓群电信诈骗,十个诈骗犯当中有个是大学生,那新闻标题就会刻意加上“大学生”三个字。
杀人犯更是新闻报道常客,无论中外,从有报纸那刻起,凶杀,bao力相关新闻,就天生自带社会聚焦属性。
这两个新闻元素叠加到起,立即产生化学作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