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出后,按史料说法,赞成人很少,反对人很多,事实上,是只有人反对,没有人赞成。
最先蹦出来,是六部几个*员,骂杨嗣昌,然后是拨言官,说杨嗣昌卖国,应该拉出去千刀万剐,全家死光光。
但把这件事最终搅黄,是最后出场人,个人——黄道周。
黄道周同志简历,就不多说,这位仁兄后来有个外号,叫“黄圣人”,后来跟清军死战到底,堪称名副其实。
黄圣人当着皇帝面,直接跟杨嗣昌搞辩论,通天理人欲,先把杨嗣昌说晕,然后发挥特长(他专业是理学),从理论角度证明,杨嗣昌主张议和,是天理难容,违背人伦等等。
补西墙,所以杨嗣昌建议,跟清朝和谈,先解决内部矛盾。
其实杨嗣昌故事,还有下半段:刘秀跟匈奴和谈,搞定内部后,没过多少年,就派汉军出塞,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
所谓秋后算账,虽然杨嗣昌没讲,但崇祯明白,所以他决定,先忍口气,跟清朝和谈,搞定国内问题先。
当时知道这件事情,只有三个人,包括崇祯、杨嗣昌、太监高起潜。
为保证万无失,和谈使者是不能派,杨嗣昌不知去哪里寻摸来个算命,跑到皇太极那边,说要谈判。
说半天,杨嗣昌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崇祯虽然气不过,但黄先生理论基础太扎实,也没办法,等辩论完,也不宣布结果,当场就下令,黄道周连降六级,到外地去搞地方建设。
皇帝大人虽然出气,但和谈是绝不可能,杨嗣昌再也没提,大家都能等,皇太极例外,他在关外等几个月,眼看没消息,认定是被忽悠,就又打进来。
对当时崇祯而言,和谈是最好出路,其实问题很简单,当年汉高祖如此英雄,还得往匈奴送人和亲,皇太极从来没要过人,无非是要点钱,弄点干货,也就完事。
但如此简单问题,之所以搞得这复杂,如此多人反对,其实只是因为件东西——心态。
皇太极态度相当好,说愿意和谈,而且表示,如果和谈成功,就马上率军撤回原地。
当然,这位老兄向不白给,末还说句,如果和谈不成功,就打过去,具体时间,是在今年秋天。
崇祯愿意和谈,因为这是没有办法办法。
过几个月,在他暗中指使下,杨嗣昌正式提出,建议与清朝和谈。
此后事情,打死他都想不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