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绝不会想到,他这个无意间举动,将对历史产生极重要影响。
因为
就这样,杨涟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宫,虽然他知道,前方等待着他,将是锦衣卫大棍。
可是他错。
那位躺在床上,病得奄奄息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和颜悦色说这样句话:
“国家事情,全靠你们尽心为分忧。”
虽然称呼是复数,但他说这句话时候,眼睛只看着杨涟。
因为在这拨人里,方从哲是首辅,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孙如游是礼部尚书,全都是部级干部,只有杨涟先生,是七品给事中。
而且会见大臣时候,召集锦衣卫,只有种可能——收拾他。
由于之前举动,杨涟知名度大增,大家钦佩他人品,就去找方从哲,让他帮忙求个情。
方从哲倒也是个老好人,找到杨涟,告诉他,等会进宫时候,你态度积极点,给皇上磕个头,认个错,这事就算过去。
但是杨涟回答,差点没让他口气背过去:
病,你还要找太监,不是脑袋有病吧。
基于愤怒,他呈上那封改变他命运奏疏。
在这封奏疏里,他先谴责蒙古大夫崔文升,说他啥也不懂就敢乱来,然后笔锋转,对皇帝提出尖锐批评——勤劳工作,不爱惜自己身体。
必须说明是,杨先生不是在拍马屁,他态度是很认真。
因为在文中,他先暗示皇帝大人忙不是什正经工作,然后痛骂崔文升,说他如何没有水平,不懂医术。最后再转回来:就这个人,但您还是吃他药。
这之后,他讲许多事情,从儿子到老婆,再到郑贵妃,最后,他下达两条命令:
、赶走崔文升。
二、收回封郑贵妃为太后谕令。
这意味着,皇帝陛下听从杨涟建议,毫无条件,毫无抱怨。
当然,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个顺理成章安排。
“死就死(死即死耳),犯什错?!”
旁边周嘉谟连忙打圆场:
“方先生(方从哲)是好意。”
可到杨先生这里,好意也不好使:
“知道是好意,怕被人打死,要得伤寒,几天不出汗,也就死,死有什可怕!但要认错,绝无可能!”
这意思是说,崔大夫已经够没水平,您比他还要差。
所以这奏疏刚送上去,内阁就放出话来,杨先生是没有好下场。
三天后,这个预言得到印证。
明光宗突然派人下令,召见几位大臣,这些人包括方从哲、周嘉谟、孙如游,当然,还有杨涟。此外,他还命令,锦衣卫同时进宫,听候指示。
命令下来,大家就认定,杨涟要完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