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杨镐想法,仗是这
打
:努尔哈赤要呆在赫图阿拉,不许随便乱动,等到明朝四路大军压境,光荣会师,战场上十二万对六万,(最好分配成两个对
个),也不要骑马,只能步战,然后决
死战,得胜回朝。
有这种脑子人,只配去撞墙。
要知道,努尔哈赤先生日常工作是游击队长,抢
就分,打
就跑,也从来不修碉堡炮楼,严防死守。
这就意味着,如果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杜松将不具备任
但在序幕拉开之前,战役结局,实际上已经注定。
因为几百年来几乎所有人,都忽略
个基本
问题:单凭这支明军,是无法消灭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军队,虽然只有六万人,却身经百战,极其精锐,且以骑兵为主,明军就不同
,十二万人,来自五湖四海,那真叫
个东拼西凑,除杜松、刘綎部外,战斗力相当不靠谱。
以指挥水平而论,就更没法说,要知道,这努尔哈赤先生并不是山寨
土匪,当年跟着李成梁混饭吃,那是见过大世面
,加上这位仁兄天赋异禀,极具军事才能,如果李如松还活着,估计还有
拼,以杜松、刘綎
能力,是顶不住
。
实力,这才是失败真相。
出不信鬼神
大无畏精神。他坚定地下达
命令:
出征!
然后,他就干件蠢事,
件蠢得让人毛骨悚然
事。
在出征之前,杨镐将自己出征时间、出征地点、进攻方向写成
封信,并托人送
出去,还反复叮嘱,必定要保证送到。
收信人名字,叫努尔哈赤。
杨镐错误,并不是他干
什
,而是他什
也没干。
其实从他接手那天起,失败就已注定。因为以当时明军
实力,要打赢是不容易
,加上他老人家,那就变成不可能
。
可惜这位大爷对此毫无意识,还把军队分成四部。
在这四支部队中,他把最精锐六万余人交给
杜松,由其担任先锋。其余三部各两万人,围攻努尔哈赤。
这个想法,在理论上是很合理,但在实践中,是很荒谬
。
对于他这
举动,许多后人都难以理解,还有人认为,他有汉*
嫌疑。
但认为,以杨镐
智商,做出这样
事情,实在是不奇怪
。
在杨镐看来,自己手中有十二万大军,努尔哈赤下属全部兵力,也只有六万,手下
杜松、刘綎,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要对付山沟里
这帮游击队,毫无问题。
基于这种认识,杨镐认为,作为天朝大军,写这封信,是很有必要。
在成功干掉头牛,以及写信示威之后,四路大军正式出征,史称“萨尔浒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