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这生命最后刻,她拉着儿子衣角,微笑着说:
“儿长大如此,死何恨。”
这里使用是史料原文,因为感情,是无法翻译。
还有,其实这句话,她是哭着说,但认为,当时她,很高兴。
王宫女就此走完她生,虽然她死后,万历还是如既往地混账,竟然不予厚葬,经过当时首辅叶向高反复请求,才得到个谥号。
被压十几年朱常洛终于翻身,然而他母亲,那位恭妃,却似乎永无出头之日。
按说儿子当上太子,母亲至少也能封个贵妃,可万历压根就没提这件事,直压着,直到万历三十四年,朱常洛儿子出世,她才被封为皇贵妃。
但皇贵妃和皇贵妃不样,郑贵妃有排场,有派头,而王贵妃不但待遇差,连儿子来看他,都要请示皇帝,经批准才能见面。
但几十年来,她没有多说过句话,直到万历三十九年那天。
她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而朱常洛也获准去探望他,当那扇大门洞开时,她再次见到自己儿子。
动向最终标准是利益,以及利益平衡。
这是条真理。
就这样,沈贯捡个大便宜,成就册立太子伟业,他名声也如日中天,成为朝廷大臣拥戴对象。
可你要说他光捡便宜,不做贡献,那也是不对,事实上,他确实做件不起事。
就在圣旨下达第二天,万历反悔,或许是不甘心十几年被人白喷口水,或许是郑贵妃吹枕头风,又找借口再次延期,看那意思是不打算办。
虽然她这生,并没有什可供传诵事迹,但
二十九年前那次偶遇,造就她传奇生,从宫女到贵妃,再到未来太后(死后追封)。
但是同时,这次偶遇也毁灭她,因为万历同志很不地道,几十年如日对她搞家庭冷,bao力,既无恩宠,也无厚待,生不如死。
然而她并不落寞,也无悔恨。
因为她看到自己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儿子。
青史留名太后也好,籍籍无名宫女也罢,都不重要。重要是,作为个母亲,在临终前看到自己儿子,看到他经历千难万苦,终于平安成人,这就足够。
但朝廷大臣们并没有看到这封推辞诏书,因为沈贯封还。
这位贯滑头贯兄,终于硬回,他把圣旨退回去,还加上这样句话:
“万死不敢奉诏!”
沈贯态度,深深地震慑万历,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皇帝陛下正式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争国本”事件正式结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