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刘綎、陈璘任职都督同知(从品),算是升半级。当然,也不是白升,几个月后,这二位仁兄就被调去四川播州穷山恶水,因为在那里,还有个杨应龙等着他们去收拾。
英勇献身邓子龙也得到封赏,他被追赐为都督佥事(从二品),并得到个世袭职位,给儿子找个铁饭碗。
仅此而已。
但和李如松比起来,以上几位就算不错。这位仁兄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几乎以己之力挽救朝鲜战局,是朝鲜战争中最为杰出军事天才。
可这位盖世英雄,死后不但没人捧,还差点被口水淹死第二遍。
万历三大征考》还算是马马虎虎外,许多细节只能从日本和朝鲜史料中找。
说起来,也只能怪国地大物博,什事都有,什人都出,就规模而言,这场战争确实不值提,打七年,从头到尾,明军总人数不过四万左右,直到最后年,才勉强增兵至八万,且打两个月就收场,架势并不算大。
而日本为打这场仗,什名将精兵之类老本全都押上去,十几万人拉到朝鲜,死光再填,打到后来,国内农民不够,竟然四处抓朝鲜人回去种田,实在是顶不住。
朝鲜更不用说,被打得束手无策,奄奄息,差点被人给灭,国王都准备外出避难,苦难深重,自然印象深刻。
相比而言,日本是拼老命,朝鲜是差点没命,而明朝却全然没有玩命架势,派几万人出国,军费粮食自己掏腰包,就把日本办挺,事后连战争赔款都没要(估计日本也没钱给)。
说到底,都是言官惹祸。
明代是个开明朝代,言官可以任意发言,批评皇帝,弹劾大臣,用今天话说,就是m;主。
可是m;主过头,就有问题,发展到万历年间,言官们已经是无所不骂,坏人要骂,好人也要骂,不干事要骂,干事也要骂,且职位越高,权力越大,骂得就越响。
而李成梁十分符合这个条件,这位兄
什叫强大?这就叫强大。
在进行这场战争同时,明朝还调兵十余万,围剿四川方向杨应龙叛乱,在万历同志看来,这位叫杨应龙土财主(土司),比丰臣秀吉威胁更大。
基于以上理由,在宣传方面,明朝也是相当落后。战争结束后,在日本,明明表现不咋样加藤清正、岛津义弘都被捧上天,所谓“虎加藤”、“鬼石曼子”波接波吹,从没消停过。
朝鲜方面,货真价实李舜臣自不必说,死后被封公爵,几百年下来,能加荣誉都加,成为家喻户晓民族英雄。
至于明朝,对相关人员处理,大致是这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