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贵回答:哪里也不去,驻守原地。
看着头雾水,满腔怒火陈璘,麻贵终于说出迷题答案。
三路攻击失败之后,麻贵已经确定,强攻是不可行。即使攻下,明军损失也会极其惨重,而事情到这步田地,谈判也是不可信。进退两难之际,他想到陈璘,想到个不战而胜方法。
麻贵下令,所有明军立即停火,中路军董元、西路军刘綎派出使者,与对峙日军协商停战。总而言之,大家都不要动。
唯活动人,是陈璘。而他任务,是率舰队沿朝鲜海岸
第五六句继承风范,大肆夸奖李舜臣同志众望所归,威名远扬,但这只是铺垫,核心部分在最后两句,所谓圣皇求如切,隐含意思就是劝人跳槽,建议李舜臣别在朝鲜干,到明朝去另谋高就。
纵观全诗,捧人是为挖墙角,挖墙角也就是捧人,浑然天成,前后呼应,足可作为关系学指定教材,写入教科书。
李舜臣被感动,于是他连夜写几首和诗回复陈璘,表达自己感慨。并同时表示,愿意听从陈璘指挥,齐心协力,驱逐倭奴。
直认为,像陈璘这样人,无论明朝兴衰与否,他都是饿不死。
在成功实现团结后,经过麻贵鼓动,陈璘率军参加顺天战役,然而由于战局不利,麻贵率陆军先行撤退,水军失去支援,只得铩羽而归。
人性格有关,此人虽才具甚高,为人处世却不行,不善与人相处,碰谁得罪谁,作为下属,是十分难搞。
但陈璘干净利落地搞定他,虽然他在国内口粤语,官话讲得鬼都听不懂,但到国外,也就无所谓,反正无论官话、粤语,人家都分不出来,概不懂。而陈璘也充分发挥他搞关系特长,用种特殊方式,与李舜臣进行良好沟通。
这种方式就是写诗。
到朝鲜,陈璘就写这样首诗给李舜臣:
〖不有将军在,谁扶国势危?
对麻贵行径,陈璘十分愤怒,然而没过多久,麻贵再次找到他,并交给他另个任务。
麻贵告诉陈璘:军作战计划已定,自即日起,你所属之明军,应全部开赴海上。
陈璘问:所往何事?
麻贵答:无定事,来回巡视即可。
陈璘再问:那你准备干什?
逆胡驱襄日,妖氛倦今时。
大节千人仰,高名万国知,
圣皇求如切,超去岂容辞!〗
就文学水平而言,这首诗大致可以划入打油体或是薛蟠体,还不是般差劲,但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政治水平十分高超。
前四句是捧人,作为李舜臣上级,对下属如此称赞,也真算是下血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