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皇帝用于批示是红笔,所以皇帝这权力被称为“批红”。
至此,到明宣宗时,皇帝权力被正式分为“票拟”和“批红”两大部分,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仅仅过不到三十年,他苦心经营政治体系就被轻易地击破并改动。
此后明代二百多年历史中,“票拟”权力直为内阁大学士所占有,而“批红”权力却并非直握在皇帝手中,在不久之后,这权力将被另群登上政治舞台人所占据。
这些人就是太监。
明宣宗这辈子没干过什坏事,也不好酒色,除喜欢斗蛐蛐被人说过几句外,没有什劣迹,但有件事情例外。
当皇帝,恐怕都受不,你想打他,那还是成全他,当年因正义直言被打,可是件光荣事。
如那位李时勉就是个例子,被打之后不但毫无悔意,还洋洋自得,深以被打为荣。
而在明宣宗时代,文官集团势力得到进步发展,内阁权力也越来越大,出现所谓“票拟”。
票拟,也称条旨,指是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
票拟出现是必然,朱瞻基明显没有他祖先那样工作精力,整日劳顿还是忙不过来,很多奏章不可能亲自看过处理,于是他便安排内阁人员代为浏览奏章,并提出处理意见,这样他也会轻松得多。
有些后世人甚至认为,明宣宗做这件错事给大明王朝灭亡埋下伏笔。
他到底做什伤天害理,灭绝人性事呢?
说穿其实也没什,他只不过搞点教育事业——教太监读书。
宣德元年(1426),明宣宗突然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大家应该知道,在传宗接代观念极其严重中国,去坐太监都是不得已而为止,混口饭吃而已,这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话,皇帝还有什权力呢,他不就被架空吗?
这个请大家放心,古往今来皇帝除极个别之外,都不是白痴,给内阁票拟权只是为要他们干活,皇帝还留有手后着,专门用来压制内阁权力。
这后着就是同意权力。
不要忘记,大臣只是给皇帝打工,项政令是否可以实施,大臣只能提出意见,然后写上请领导审批字样,送给皇帝大人审阅,如果皇帝大人不同意,你就是下笔千文,上万言书,也是点作用都没有。
朱瞻基良好地把握这点,他有效地发动大臣们积极性,让他们努力干活,却又卡住他们仆大欺主,翻身做人可能性。所有经过票拟奏章只有经过皇帝批示,才可以实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