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方孝孺丢印,估计会写上几十份检讨,然后去当地z.府自首,坐牢时还要时刻反省自己,杨士奇没有这多花样,他直接就弃官逃跑。
杨士奇还真不是书呆子啊。
之后逃犯杨士奇流浪江湖,他这个所谓逃犯是应该要画引号,因为县衙也不会费时费力来追捕他,说得难听点,他连被追捕价值都不具备,此后二十多年,他到处给私塾打工养活自己,值得欣慰是,长年漂泊生活没有让他变成二混子,在工作之余,他继续努力读书,其学术水平已达到个相当高度。
在度过长期学习教书流浪生活后,杨士奇终于等到他人生转机。
建文二年(1400),建文帝召集儒生撰写《太祖实录》,三十六岁杨士奇由于其扎实史学文学功底,被保举为编撰。
他收入还是十分微薄,只能混口饭吃。
生活贫困杨士奇和他母亲直过着清贫生活,不久之后,他又用自己行动诠释人穷志不穷这条格言意义。
杨士奇个朋友家里也十分穷困,但他没有别谋生之道,家里还有老人要养,实在过不下去。杨士奇主动找到他,问他有没有读过四书,这个人虽然穷点,学问还是有,便回答说读过。杨士奇当即表示,自己可以把教学生分半给他,并将教书报酬也分半给他。
他这位朋友十分感动,因为他知道,杨士奇也有母亲要养,家境也很贫穷,在如此情况下,竟然还能这样仗义,实在太不简单。
少半收入杨士奇回家将这件事情告诉母亲,他本以为母亲会不高兴,毕竟本来已经很穷困家也实在经不起这样折腾,但出乎他意料是,母亲却十分高兴地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做,不枉养育你成人啊!”
在编撰过程中,杨士奇以深厚文史才学较好地完成工作,并得到此书主编方孝孺赞赏,居然举成为《太祖实录》副总裁
是,穷人也是有尊严和信义,正是因为有这样明理母亲,后来杨士奇才能成为代名臣。
杨士奇就是这样成长起来,在困难中不断努力,在贫困中坚持信念,最终成就事业。
人穷,志不可短!
没有功名杨士奇仕途并不顺利,他先在县里做个训导(类似今天县教育局*员),训导是个小官,只是整天在衙门里混日子,可杨士奇做官实在很失败,他连混日子都没有混成。
不久之后,杨士奇竟然在工作中丢失学印,在当年那个时代,丢失衙门印章是件很大事,比今天警察丢枪还要严重得多,是有可能要坐牢。此时,杨士奇显示他灵活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