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预感】
既然切都准备好,该干什就干什吧,但是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即使是造反这种事情也是需要搞个仪式,领导要先发言,主要概述下这次造反目和伟大意义,并介绍下具体执行方法以及抚恤金安家费之类问题。然后由其他人等补充发言,士兵鼓掌表示理解,之后散会,开打。
朱棣这次造反也不例外,早在杀掉张、谢二人之前个月,他已经纠集些部下搞过次誓师仪式,当然,是秘密进行。但在那次活动中,出现个意外,使得朱棣产生种不祥预感。
那是在六月七日,他召集群参与造反人宣讲造反计划,并鼓舞士气。但就在他讲得正高兴时候,突然风雨大作,房屋上瓦片纷纷被吹落。众人顿时面如土色。
这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器粮食都十分充足,但他还缺少样东西,那就是造反理由。
造反需要理由吗?需要,非常需要。在造反这项活动中,理由看上去无关紧要,但实际上,理由虽不是必须,却也是必要。
对朱棣而言更是如此,自己是藩王,不是贫农,造反对象是经过法律认可皇帝。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自己都是理亏。所以找个理由实在是很有必要,即使骗不别人,至少可以骗骗自己。
于是朱棣和道衍开始从浩如烟海大明法条规定中寻找自己依据,这有点类似今天法庭上开庭律师翻阅法律条文,寻找法律漏洞。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法律规则漏洞,打个漂亮擦边球。
朱元璋并非完全没有料到自己儿子将来有可能会造孙子反,他制定套极为复杂规定,用来制约藩王,但为防止所谓*臣作乱,他又规定藩王在危急时刻可以起兵勤王。即所谓“朝无正臣,内有*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但这个规定有个关键之处,那就是需要天子密诏。而在朱棣和道衍看来,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厚黑学本领,对这点视而不见,公然宣称朝中有*臣,要出兵“靖难”,清君侧。
更让人难以置信是,他们居然还将这套歪论写成奏折,公然上奏朝廷,向朝廷要人,摆出副义愤填膺模样,这就如同街上地痞打对方个耳光,然后激动地询问肇事者去向,并表示定要为对方主持公道。
“靖难”理论提出和发展充分说明朱棣已经熟练掌握权谋规则中条重要原理:
〖如果你喜欢别人东西,就把它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
——腓特烈二世原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