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发完邮件他立刻就看,但时近中午他才把叫进办公室;知道他是在跟某人汇报通气,不过也没必要去拆穿他。
报导让他无话可说,他也不可能亲自跑到天津去验证什,事实上……就算他去也证实不任何事。
不过,他还是随便找几个牵强附会理由“批评”几句,最后来句“这次就算,下次这样再给这样报导是不会通过。”
可笑。
看着他表演,毕恭毕敬地点头装孙子,然后带着个令满意结果离开。
技巧堪称出众,而这……正是眼下需要。
举例来说,当罗主编接到个任务要抨击游戏产业时,他会写自己采访“网吧附近个体经营者某某”,然后借这个某某之口,说堆自己想说话;当罗主编任务是抨击地摊文学时,他会写自己采访“书店附近大学生某某”,然后又写堆自己想写内容……
这些“某某”是不是存在呢?根本没有人能验证,就好比你现在也可以写段所谓“采访”,说在条河边遇到过个热心群众,然后借“他”之口,将这条河肆意评论番。
即使真存在过些“某某”,他们接受采访时话,也是可以歪曲;作为记者,你可以只报导你愿意截取部分,并且按自己意愿来编排,最终输出你想要输出观点。
这种事,在业界也是常态……当然,大部分对报导内容不解路人,很容易就会相信这些内容、并被其所影响。
几天后,报导正式对外发布,纸媒和网络都有覆盖;虽然所在这家公司并不算什主流线媒体,但总体来说销量不差、流量也不低。
将那对夫妇塑造成网络,bao力受害人,但并没有把“网民”变成主要反派,而是写成帮凶,并且加上“部分偏听偏信、被带节奏”这样前缀。
也是聪明人,公然开地图炮是个大忌讳,就算你心里觉得十个人里有九个是傻逼,你也不能公开地讲出来,更不能对着某个基数庞大群体这样讲。
报导中反派是位
能够发现报导者对自己所报导东西有多不解、写内容里有多少谬误人,只有相关领域者或者当事人,而这些人,永远只是小部分。
,也可以利用这些。
虽然没有采访到那对夫妇,但可以说自己采访到位不愿意透露身份邻居、或者说“知情人士”,然后把想说话借这个“某某”之口写出来。
辞藻可以比罗主编更华丽,说谎也可以比他更真实,堪称文章锦绣、以假乱真。
两天之后早晨,就交上稿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