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知道这山上住着神仙,有人据五台山古称‘太乙山’,将那位神仙称作——太乙混元祖师。
听太乙混元祖师讲道,走出去弟子不计其数,这方圆百里,近十年来更是风调雨顺,安平乐道。
周围百姓淳朴,佳佳供奉,直如万家生佛。
只是数月前太乙山降下道仙济,从山脚到山顶,只得条路,那是条石阶,据传共万八千级,只有走得上去人,才能听讲。
那石阶亦是奇怪,千个人中都未必有个人能从此路上山,还有些武林高手或者练气士不信邪,用出腾挪轻身法门,结果还没到山顶,就摔下去。
他心念及此,豪情顿生,不禁折下根树枝,在前面处空地写到:
孩儿此去别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小。
他读书过目不忘,仔细回忆那山情景,以及山中草木,对应从前见过荒经,发现那山极有可能是五台山,起初又叫做太乙山。
只是这路千山万水,他不过十二三岁,要去那里,可谓艰难险阻。
他心中不免道:“亦未必是那里,怎能为个虚无缥缈梦,就千山万水而去。”
心中另外个声音道:“你已经破家出门,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回去。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轻者伤筋动骨,重者粉身碎骨。
到底还是有些人能通过,别人去问,倒是没有人敝帚自珍,只是道:有志者,事竟成
虽然是前人旧作,却符合他此时此刻心境。
此事在后世亦广为赞颂,直到将来,周元亮被誉为:匹夫而为百世师,言而为天下法。
皆从今日开始。
数月之后,周元亮到五台山附近白石镇。
这山脚之下,极为繁荣,他还发现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个道士画像,跟梦中所见道人般无二。
他长在蜀中,当然耳濡目染下,知道大儒彭端淑《为学首示子侄》故事。
那篇文章讲道:蜀中有两个和尚,穷富。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想要到南海,怎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去南海?”穷和尚说:“只要个瓶子和个饭钵就足够。”富和尚说:“几年来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能凭借什去南海?”到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蜀国边境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没有到南海,穷和尚却到。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蜀国边境那个穷和尚吗?
周元亮此去即使找不到那位道人,但是路游历过去,行万里路,对胸中见识岂无增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