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听这名字,眉头皱。杨俊已被郭嘉定性为极端可疑之人,只是还没拘押而已。孔融把他叫来帮忙,显然是有意为之。不过这无关紧要,荀彧微微笑:“光是季才个人,怕是不够。让徐干来协助你。”
孔融表情滞,发现自己居然被绕进去,无可奈何地说句好。
孔融打算,是多召集些今文派儒生,敲钉转角把这段公案定性,荀彧心里如明镜般。徐干接替满宠担任许都令,文声也不错,荀彧派他去,可谓名声言顺,任谁都无可指摘。这把沙子掺进去,孔融对古、今派人数比例控制便无法随心所欲,再怎样也翻不天。
这是典型荀氏手腕,看似谦冲退让,实则绵里藏针,还把面子搞得光光,谁也不必撕破脸皮。
孔融扬长而去,而荀彧则
测,几乎不与族中来往,连专门前往河北荀家族长都见不到。种种迹象表明,他和许都里雒阳系直有勾结,现在他又突然跳出来,积极与孔融合作,无异于把荀彧推到个相当尴尬地位。
“你兄弟都在反曹公,你又有何颜面辅佐曹公?你会不会和袁绍私通,以谋求退身之路?会不会假公济私,利用手中权势把曹公陷入败亡?”
当然没人会当面对荀彧说这种话,但每次荀谌名字出现,都会有类似疑问在所有人心中响起。日积月累,三人成虎,以后难保会形成什局面,造成什影响。如今是曹、袁交战敏感时期,荀彧不得不有所提防。
“既然荀谌也插手,文举,记得把这次聚儒朝函,给骠骑大将军也送去封,这事要做得公开大气,没必要藏着掖着。”
荀彧不动声色地提醒句,孔融笑眯眯地满口答应下来,夸口说袁绍对他文章向赞赏有加,不会不给这个面子。然后他又得意洋洋地说道:“对,咱们还可以发道诏书,责成荀谌在河北召集各地儒生,统赶往许都,省得们去发邀请。”
孔融这话有点得寸进尺,荀彧却眼前亮。
聚儒这事对曹公是个麻烦,却也未尝不是个保护伞。若是郑玄参加,这次许都聚儒将会成为近四十年来最大规模学术盛事。几十位大儒和各地士子在城里这摆,就算是座不设防空城,袁绍也不敢发起进攻。届时倘若曹公在官渡不利,可以从容撤回许都,多些喘息和回旋余地。
孔融只为声名,荀彧眼光却早已落在天下。
想到这层,荀彧便开口道:“会请陛下尽快下诏给河北。对,郑公与那多位隐士逸儒要莅临,少府没什人手,只怕忙不过来吧?”
“请杨俊来帮,他在北边认识很多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