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才意识到,老徐并不是让来校对,拙于表达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回答问题。
他这个答案,可着实把惊呆。现代人,谁还会有这种想法,把自己生沉浸到寻访古碑事业中?偏偏只有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这条清冷狭窄路。老徐寡言,他离群索居,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执着孤独吧。这是个真正有古风隐士。
他也许是傻,但谁又能说他人生不够如意呢?怀着这样念头,翻开书稿正文。正文第部分是各种古碑碑文原稿,部分则是考据碑文内容、立
”
老徐看眼,啥也没说,转身就走。心想前两次问,他都没生气,怎这次就恼呢?
老徐走时候,没告诉继续拓哪块碑,整个人闲下来,突然下子反而不习惯。怕闲下来又胡思乱想,在院子里转圈,决定还是去找老徐问问接下来该拓什,刚进营房,老徐恰好从书房出来,手里还拿着摞稿纸。
愣,这是要干吗?老徐把稿纸递给:“校对。”然后背着手出去。
得,从拓匠又改行当编辑。
这摞稿子,正是上次在他书房里没偷看那堆。现在得老徐允许,可以放心地阅读。不过说实话,这稿子说做校对真是有愧于心,人家写手小楷极为漂亮,纸面整洁,滴多余墨迹都没有。拿到封建时代,可以去考状元——这还用得着“校对”?
躺到行军床上,选个舒服姿势,摸着那条大狼狗脑袋,页页看下去。这部手稿名字叫作《南京考碑记》,看就知道是说南京碑帖事。刚读序言,就大吃惊。
徐舒川在序言里说,他父亲徐年当年是孙中山先生麾下名卫士。孙先生葬在南京以后,他父亲自告奋勇,成为护陵部队员。1949年南京解放,解放军和护陵部队和平交防,徐年随即退伍。凭借抄得手好碑技术,徐年调到在南京市文物商店工作,负责碑帖。徐舒川从小就跟随父亲长大,深受影响,对古碑有极大感情。
难怪老徐住在这间废弃营房之中,原来他和中山陵有如此深厚渊源。
老徐说,南京六朝古都,两千多年历史,可是历代居然没有部南京碑刻集成,更无人筹办南京碑林,实在可惜。古都古迹,历代战乱毁不少,“w.g”期间又砸许多,改革开放万象更新,许多地方破土动工,又不知有多少被砸毁。他眼见南京文化就这样点点流失、遗忘,魂魄无处归依,遂发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访遍南京碑刻,重拓,使前人心血,不致流散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