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汉书》引《蔡邕集》:“三月九日,百官会府。公殿下东面,校尉南面,侍中、郎将、大夫、千石、六百石重行北面,议郎、博士西面。户曹令史当坐中而读诏书,公议。蔡邕前坐侍中西北,近公卿,与光、晃相难问是非焉。”
。
比如帮张汤手撕狄山,让他被匈奴斩头而去。
其实只需要让丞相、御史大夫领衔将结果以书面形式交给大谒者,大谒者上奏,皇帝若是认可,就批示“制曰可”,若是不同意,就打回奏疏,重新再议。而朝臣们发现自己提议竟让皇帝不喜,见风使舵,阿承上意即可。
当然,也有铁头娃坚持己见力争到底。
如今皇帝不过是傀儡,那最终决策之权,就在大将军霍光手里。
如此看来集议似乎没有必要?
不然,每趟集议,都是能看清楚群臣观点倾向好机会。皇帝和大将军不在,他们方敢畅所欲言,立场和倾向目然。
杨恽坐在后排位置,扫视堂内东西南北四面众人,嘴角露出有趣笑。
“那今日对任弘封侯之事,谁会赞成,谁会反对呢?”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