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八月间,赵无恤初来乍到,只是个小小下大夫,两邑之主,放在鲁国内部也不怎起眼,晋国内部也有人预测,说他这生也就仅限于此。孰料年过去后,个又个令人震惊消息传到晋国,震撼得众人,尤其是赵无恤同龄人们目瞪口呆。
在座可以俯瞰笙窦邑残缺土垣丘陵上,树木被砍伐空,帷幕在周围支起,防止尘埃进入。被木桩和脚板夯平地方,蒲席摆放整齐,搭起无数张松木做成矮案,上面盛放着从邑寺庖厨里直接索要来肉食与酒浆,香气扑鼻。
这是场庆功宴,也是重逢宴。
赵无恤派人为远来赵兵搭建连绵营帐就在小丘下,炎日玄鸟大旗飘扬于长竿之上,而他本人便是在此与刚刚相会邮无正,以及数十名赵兵军吏共进宴飨。
最初得知邮无正计划时,赵无恤是不太相信,虽说春秋晚期关隘并不算密集,但光是第关,从郑国人烟稠密百余里地界横穿,就已经极其困难。郑军战斗力在中原诸侯里好歹能排到二流,万被他们截留包围后果不堪设想,邮无正此计太过冒险,无恤在信中并不建议他实行。
可老爹赵鞅偏偏有这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气度,他相信邮无正能耐,切让他自行规划。
于是便有这五百里奔袭惊天举动,当邮无正和身后赵兵们全须全尾地站在面前时,赵无恤也不得不感慨这位“赵之伯乐”武略和天才。他虽然也有过不少军事冒险,可多半是谋于庙算后稳妥之举,看来自己在气度和兵略上,还有很多东西得向赵鞅和邮无正学习。
他暗自思索道:“难怪历史上六卿之战,赵氏能以族之力抗衡数国联军,其中少不董安于打下经济基础,更少不邮无正等善战者指挥有度吧。”
所以他连忙扶起依旧身戎装邮无正,发自内心赞叹道:“子良司马从州邑出发,渡祭地,随后在郑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又过宋国、借道曹国,绕个弧形,迂回五百里奔袭卫国笙窦,立下盖世之功,可谓是前无古人壮举……甲胄在身不必多礼,且当次东道主,犒劳子良及各位赵氏军吏番!”
“君子过誉,当年郑国唯强是依,今日附楚,明日降晋,朝降而夕叛。赵兵去惩戒郑国没有百次,也有几十次,对其中道路关隘可谓烂熟于心,地图留于府库,平日没少研读。至于宋、曹,还多亏君子在那边打下基础,若无此,无正早就被这两国拒之于国门之外,也谈不上沿途补给!”
无恤这边对赵鞅麾下猛将满是欣赏,邮无正也在为这位庶君子流亡后打造事业叹服不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