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邑本是古祭国,平王东迁后成郑国地盘,南临邙山,北靠大河。周定王二十年(前587),郑国攻打许国,许国求救于晋国,晋国派兵占据郑之祭邑,赐给知氏为领邑。虽然知、赵二卿并不是很对付,但赵氏愿意东进出兵,执政知伯也找不出理由阻拦,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让邮无正过河。
过河后,作为齐人盟友,郑国人立刻围过来,想围堵这只晋人偏师。
邮无正全师竟然抛下辎重,只带着数日口粮彻夜皆行,大胆地穿过郑国北境。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他队伍里多为车兵,还有学着赵无恤组建骑兵,有邮无正这位号称“赵之伯乐”,当世最懂车马人在,郑国人就算想截击,又哪里追得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抢几个里闾就地补给后扬长而去。
过郑国,便是宋国,宋国虽然脱离和晋国盟邦关系,却并未投靠齐国。赵氏当年力保乐氏,赵无恤在宋城长袖善舞也赢得宋公好感,加上司城乐氏、南子从中说项,借道之事本来还算顺利。
可却被执政乐大
之兵动弹不得,连邯郸氏也心存疑虑,分兵半回来防御。
然而当卫国后院起火消息传来时,卫军所处位置瞬间变得尴尬无比……
……
“子良司马从州邑出发,渡祭地,随后在郑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又过宋国、借道曹国,绕个弧形,迂回五百里奔袭卫国笙窦,立下盖世之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壮举……”
笙窦邑外,会面两军都举着赵氏玄鸟旗帜迎风飘扬,赵无恤扶起下拜之人,看着他和手下人虽然疲惫,却依旧精神抖擞模样,不由出言赞叹。
任谁都想不到,这竟是赵鞅先前委派东进前锋,赵氏家司马邮无正所帅那师精锐。
巨野邑以西伏击战结束后,赵无恤立刻以缉盗和替晋国惩戒卫人叛晋名义发兵濮南。
他先让冉求取已经被消耗成空心竹子巨野邑,又让人挟持公孙驱,假扮成败退卫卒叩门,垂丘城第个上当,轻易便被拿下,卫师先前驻扎历山大营亦然,占据这处制高点后,卫国濮南地已经泰半落入赵无恤手中,只剩下城濮和笙窦两处。
然而那位战死邑司马石曼先前所在笙窦邑防备极其严密,居然看穿溃败归来之人是假扮,拒不开门。不过他们只顾防备眼前敌人,却被来自后方人马打个措手不及,城邑失守。
原来,早在月前,在接到赵无恤信件和叙述“连环计”后,赵鞅便派遣邮无正帅师前锋抵达温地。在得知卫国向晋国开战后,他立刻渡河,抵达晋国在大河以南据点祭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