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洪荒上古已经过去,在这个华夏骄傲而昂扬时代,但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言偃沉思半晌后叹服不已,赵无恤华夷观在这个时代虽然不算别开生面,但还是在他脑中扎根。
他登船后对屈无忌说道:“小子北上时和季子说起过,要寻位名师学习,如今已经找到。”
“是谁人?”
“自然是赵氏大夫,想他不仅能教给华夷之别大道理,还能教给如何治理,如何教化子民真本领!”
人再如何努力,都无法得到中原君子认同,视为中国之人呢?季子称赞大夫年纪虽轻,却颇能思人所未思,见人所未见,还请大夫教!”
无恤沉吟,这是关于华夷之辩大命题啊!
它困扰着季札,困扰着言偃,也困扰着后世无数个归化中国,或者入主中原戎狄蛮夷之族,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吵两千多年都没什结果。
但赵无恤华夷观却很清晰。
于是他答道:“夷夏之别,血统确是前提,但并非必要。齐太公出自戎疆,与姜氏戎同为四岳之后,但现在能否说齐国是戎?鲜虞白狄与周室同为姬姓,但他们渐染狄俗,如今可否称之为华夏?故,夷用夏礼则夏,夏用夷礼则夷,华夏与戎狄蛮夷最初区别,不过是选择不同生活方式。昔日夏族、商族、周族与东夷早已融合,曾经淮夷徐国,因为用冠带,行礼仪,已经被齐人视为华夏盟邦员!”
言偃决定,在跟随使节团完成君命后,他要申请留在赵无恤领地,或为属吏,或为家臣。至于孔子和少正卯两位“贤达闻人”,就这被言偃列到第二第三志愿。
对言偃这个决定,赵无恤和屈无忌自然是求之不得,邢敖将去吴国,而言偃这个对吴国知根知底,还心慕华夏吴人留下,他们谋划交易也能方便许
要是像极端皇汉主义者样,凡有丝异族血脉都得人道毁灭,那出自东夷,和申戎、隗姓戎通婚过无数次嬴秦和老赵家祖祖辈辈,还有赵无恤这具身体就得先自挂东南枝喽……
“只要吴国奉行延陵季子教化,想必不出几代人,定能成为冠带之国,得到诸夏认同,子游是南国君子,承继季子之志,当勉之!”
赵无恤这说是有依据,现在吴越蛮夷之地,千年后江南水乡,恰恰成华夏文化最浓厚地方……
凝聚,融合,在这个时代,文化向心力必须始终保持在华夏这边。周边四裔,只要是适合农耕文明地方,就必须接受这融合,否则就会像曾经兴盛时莱夷、赤狄、长狄样灭绝!
从种族到文化!留不下半丝痕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