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脑袋又没有被驴踢!只不过能进入北凉战力名列前茅龙象军,左右官帽子大小相当袍泽们比起许多其他北凉将领,都要勇悍和善战,弯弯肠子不多,带出来士卒,也要相对根筋。对龙象军上上下下而言,只要各自上头敢冲敢死,他们就敢战,养兵千日用兵时,怕死就不进龙象军。校尉也是从小卒子当起,谁没有从老卒嘴中听过那些荡气回肠春秋战事?褚禄山千轻骑开蜀道,妃子坟万六千骑死战至最后人,陈芝豹西垒壁战平天下,襄樊攻守战,太多。校尉知道葫芦口役后,也必定会有熟人与人说起,提及自己名字,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些言语与抚恤银两起传回家乡,也算对得起那些儿时跪拜过祠堂牌位,以后自家孩子长大后,也能直起腰杆做人。
披红甲董卓军只余下不足六百残兵,支撑着他们誓死不退,是身后那支由将军亲率两千游骑,以及擅自后撤者立斩董家军法。当回首望去,股鲜红洪流涌来,杆大旗尤为鲜明,这些精疲力竭到坐下就可以大睡三天董家骑兵都如释重负,继而感到有些荒凉,所向披靡董家精骑,六千对阵四千,竟然输。脚边都是昔日袍泽死尸,跟北凉人尸体杂乱叠加,许多次步战厮杀,踩入粘稠血水中,每次抬脚比起踩在砂砾中还要吃力,许多甲士就是不留神跌倒,就给对手劈砍而死,大战之酷烈,早已不知是死在北凉刀还是自家莽刀之下。
因为北莽少有险地可供依据,北莽军镇布局直呈现出进攻态势,无形中就让绝大多数北莽军误认为那北凉军,什三十万铁骑雄甲天下不过是陈芝麻烂谷子旧账,春秋八**力参差不齐,如何能跟北莽相提并论?因此提起偏居隅北凉军,再保守校尉将领,也只是以为凉莽两军战力持平,北莽问题不在于吃不掉北凉,而在于何时南下踏平。董家骑兵是公认能与拓跋菩萨十八万亲军位于线精锐劲旅,尤其是董家骑兵擅长回马枪,几次规模在两万左右东线激烈战事,董家骑兵能够保证撤百里而不散,这趟救援茂隆军镇,听闻对手只有孤军深入四千骑兵,谁不视作唾手可得大军功?
名董家骑兵长呼出口气,扶扶头盔,低头看去,想起那首不知何时在军中盛传歌谣,董家儿郎马上刀马上矛,死马背死马旁。家中小娘莫要哭断肠,家中小儿再做董家郎。
两军六百对九百,已经无战马可骑乘,只是以步战结阵对峙。
黑衣少年被穿胸剑,刺客击得手便撤,连剑都不收回。他随后与宫朴整场酣战都未曾拔去那柄剑,提兵山副山主早已经是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